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题 > 网民看日照

感知日照丨二手市场 “信”而有“用”,才能让交易无忧

来源: 东行记事 发布时间:2024-07-17 08:36:36

买买买的网购时代,物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更快,家里闲置的旧物也越来越多。淘一部手机、买一辆自行车,卖掉不用的小家电和穿不着的衣物……在二手交易市场,不少人在买方与卖方间不断进行着身份切换。

绿色共享,环保节约。变废为宝,物尽其用。近年来,二手市场迅速成长为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,咸鱼、转转等平台交易火爆,但是二手交易市场的发展可谓喜忧参半。

二手商品交易可以变闲置为循环,变浪费为消费,既利于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,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,是一举多得、利在长远的好事益事。受绿色消费观念盛行、互联网数字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,我国二手交易市场规模、参与主体等逐年扩大。特别是Z时代的年轻人,他们珍惜“寸土寸金”的生活空间,果断对闲置物品“断舍离”,让其进入到更大的流通市场,成为节约型社会的新潮流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。在线下,毕业季的跳蚤市场上“带不走的青春,请替我保管”;在线上,二手交易平台上也为消费者和商家搭起了互通有无的“连心桥”。
而令人担忧的是,随着二手电商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,被投诉的平台和卖家也越来越多,物品质量参差不齐、平台监管不到位、投诉渠道不畅通等问题越发突出。比如,很多人转卖手机时都担心信息被泄露。有数据表明,我国手机废弃量每年达4亿多部,而进入正规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市场的只有10%左右。
当前,“以旧换新”正在成为促消费的重要新政策。可以预见,伴随着“以旧换新”全面开展,大量二手物品将会出现。如何让二手物品物尽其用,让闲置经济成为新的市场蓝海,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。当循环经济按下加速键,有必要进一步规范二手闲置物品交易,健全安全保障体系,让群众无后顾之忧,在二手物品置换的体验中“路路畅通”。

与一般商品不同,非标准化是二手商品的最大特点。其损耗程度、保养情况等,很难得到最合理的评估、考证;其定价和交易,也更依赖于买卖双方的互相认可。如果信用评价缺失,网络二手交易的供需双方非常容易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,客观上不利于交易的顺利达成。因此,商家提供闲置物品时,要保证物品的真实性,确保功用性;售卖前,要检验物品质量,标明价格,并清晰如实地描述物品参数、实际用途和损耗程度等。对存在的瑕疵问题,不能含糊其辞,甚至避而不谈,以充分保障消费者在二手交易中的知情权。

我们得明白,交易的便捷,并不意味着评审、监管、担保等一系列管理、保障措施的退场或弱化。随着二手交易平台迅猛发展,平台更应压实责任,对进驻平台商家加强管理,清理“害群之马”,不能任其野蛮生长。平台应对商户的信用情况进行监控与记录,建立并完善网上交易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交易风险警示机制;应当加强提示,督促经营者履行有关法律规定和平台管理制度。如果部分平台为扩张而失去口碑,将失去市场信用,对整个行业造成根本性破坏,消费者最终也会“用脚投票”。

二手市场发展得好不好,闲置物品成交量高不高,不仅关系商家既得利益,关系消费者购买能力,更关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。在持续做优营商环境,保障商家诚信经营的基础上,要不断畅通消费者投诉路径和维权须知。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12345热线电话、网络平台等为公众提供投诉举报受理及业务咨询服务,并及时催办和督办,确保投诉举报得到妥善处置。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》,聚焦当前的消费新业态、新模式所出现的难点、堵点、痛点问题,将持续保障、助力闲置经济发展。
乘风而上,破浪前行。闲置经济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趋势展开,破解二手交易发展所面临的信任难题,消除各种潜在风险,一个绿色、理性的分享消费新时代必将渐行渐近。(图片源自网络)
编辑:王倩倩
审核:王宗敏
统筹:刘佳秀